English

黄石采取多种办法搞活国有企业

1999-09-22 来源:光明日报 吴望清 李迎涛 我有话说

本报讯湖北省黄石市因厂制宜,因症施治,采取多种办法搞活国有企业。1993—1998年五年间,这个以国有经济为支撑的工业城市,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5.3%,财政收入年均递增10.5%。今年1—7月份,财政收入又比上年同期增长16.8%。

黄石市是湖北省乃至全国的老工业基地,国有企业密集,国企资产总额和提供的财政收入分别占全市80%以上。面对老工业基地和国有企业在经济体制转型中的种种困难,市委、市政府坚持以改革总揽全局,结合黄石市的实际,努力探索和走出了一条“抓大壮大、放小活小、扶优解困、兼并联合、资产重组、整体搞活”的国企改革发展之路。

东钢是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,1995年加入太钢集团,成立东钢公司,两年即扭转巨额亏损,开始盈利。东钢的改革实践,使市里决策层受到启发。他们引导黄抗、电缆、离合器、啤酒等20多个亏损企业,攀靠国内外10多家大集团,盘活存量资产20多亿元,且大都扭亏为盈。

跨所有制、跨行业的强强联合、强弱联合、产品联合等竞相展开。市皮鞋厂兼并市皮革厂组建华瑞鞋业集团,现已发展成为年创汇900万美元的企业。目前,全市共有50多家优势企业兼并了100多家亏困企业,盘活存量资产30多亿元。

一些实力较强的企业还跨出黄石,实现资本的低成本扩张。全市先后有4家企业兼并了市外6家企业。市皂素厂兼并谷城县和保康县的两家企业后,使一个由85万元贷款起家的小厂,发展成为总资产1.6亿元,年销售收入近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。

通过大力推进股份制改造,使国有企业增强经营活力。截至7月底,全市共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制企业1044家,总股本22亿多元。净资产在1000万元以上的国有中小企业,全面推行以股份合作、切块搞活、拍卖出售等多种形式的改革改制。通过整体嫁接、分块改造,先后投入近50亿元,完成了冶钢齿轮钢、华新4号窑和5号窑、美京化纤等一批重点工程,使全市59家大中型企业技术装备大部分达到九十年代国际水平,固定资产增长3倍。

整体推进,配套联动,努力营造良好的改革环境。市里对20家守信誉、10家有意欠息的企业分别进行奖励和曝光批评,改善了银企关系;大力治理“三乱”,纪检监察部门对10家重点企业挂牌保护;探索出“八个一批”分流安置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之路,使3.7万人重新上岗;建立和完善了养老、失业、工伤等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,养老保险统筹覆盖面达98%以上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